京都八日 – 第五日 – 東、西本願寺
本篇簡介
西本願寺,一個我到京都大概都會到訪的地點,也不知為何的,來過一次就喜歡上這個地方 […]

西本願寺,一個我到京都大概都會到訪的地點,也不知為何的,來過一次就喜歡上這個地方。
不知是否我的信仰,又或是此處景色,但能確定的是,在這裡心裡感覺很安靜,似乎就能在此坐上一整天。在京都有這樣的感覺的地方,除了這之外,大概就屬大覺寺與這次新發現的仁和寺。
也因此從行程規畫之初,早已想好要帶陳媽媽到這參觀,想當然爾的,這樣的決定是對的。
從地圖可以看出,二条城與西本願寺在縱向位置都在堀川通上,只是二条城橫向在二条通,西本願寺在七条通。我算過,若從二条走到三条大約要花15分鐘,因此若從二条走到七条,這不只是時間的問題,還有被陳媽媽揍的問題 …

交通
- 9號公車(二条城前) → 9號公車(西本願寺前)
所幸二条城到西本願寺交通很單純,就一個 9 號公車,而且相當幸運的是我們才到二条城前的巴士站沒半分鐘,車子就來了
西本願寺
關於西本願寺的介紹,可以參考我 2014 年到訪的文章 這篇 或 這篇 ,當時還有拍攝法會進行的影片與西本願寺的解說,因此這次就不再嘮叨的說一堆關於西本願寺的歷史了。
一般會認為此入口就是大門,但這入口的名稱實為御影堂門。總門則在我拍照處的左側

再次進入西本願寺,心裡滿是期待,該怎麼說呢,就像回到熟悉的地方

御影堂。我再次到訪了

在御影堂之內是可以拍照的,在這也可看到許多人就靜靜地獨自坐在那,心理或許正在想著什麼吧

我滿喜歡西本願寺的燈,相當漂亮

比起上次,這次更能拉近距離一窺堂內樣式(專程帶了遠距鏡頭)

連結御影堂與阿彌陀堂的迴廊

阿彌陀堂。堂內與御影堂差異不大,唯獨前方區隔出一塊區域,應該是供民眾有祈福法事需求時所使用到的。而當天正好有類似的法事,偷拍了一張照片,但拍完就被制止了。應該是重視隱私所致

御影堂與阿彌陀堂內,我與陳媽媽逗留了共約半小時才離開。此時陳媽媽為了要幫她服務的佛堂買飾品,因此就待在安穩殿,我則獨自逛完上次沒參觀的地點

御影堂門後的大銀杏

手水舍。2010年修復完成

沒記錯的話,這應該是滴翠園外,而飛雲閣則在此處之後。但今日好像沒對外開放

唐門。這就是上次到訪遺漏的重要地方。後方那則是大玄關門。

二条城也有唐門,相較之下本願寺的唐門保留了更豐富的歷史元素。我在猜想,若在我們這,那圍欄應該是檔不住一些無視禁止進入告示牌的拍照旅客吧


書院入口

同樣是書院入口處,但在門口就設置簡單的圍籬告訴你不能進入了,就遠遠的拍吧

跟上次相比,這次到訪多了許多中國的遊客,所以拍這些照片都要等他們的導遊解說後帶開他們我才能好好地拍

這次到訪,正巧遇到西本願寺的名菊展,就放置在鐘樓前的圍牆邊。不得不說,日本對於園藝這方面確實有他獨到之處。各個菊花大的跟向日葵差不多

另一角度的御影堂門,較遠處則是阿彌陀堂門

名菊展不僅展示各種菊花,連同一些小巧的盆栽造景也有展出,真的是令人驚嘆啊

這裡的各項盆栽與花卉,似乎都是一般民眾提供。將最好的呈現給信仰,也呈現給前來參拜的人們。這裡的佛法宣揚確實頗融入於大眾生活之中。

在西本願寺停留了一個小時後,開始前往下的地點,東本願寺。有查過歷史的應該知道原本只有本願寺,就是現在的西本願寺,而東本願寺是後來成立的。妙的是兩個本願寺所在位置都在同一水平軸上。因此這次我們採取步行的方式,從正面通一路走到底後再右轉新町通走到七條通,之後沿著路走到東本願寺。有時走走小路看看當地真實風情也是不賴。

位於正面通上的西本願寺傳道院。於1895年所建立,伊東忠太的設計

其實吸引我的是石柱上的石雕,每個石柱都不大相同,漂亮

不要小看這段走到東本願寺的路程,足足讓我跟陳媽媽走了半個多小時才走到,此時陳媽媽已經累到快要發火了。
東本願寺
打從正面通走到底時就看見不遠處有著大型施工機具,當時還沒想太多,直覺時附近可能在蓋高樓。直到快走到東本願寺前看到這景象,心裡就涼了一大截(註:修復時間到 2016 年春季,因此現在去的話就沒甚麼問題)
果不其然,東本願寺竟然在大修。左方為阿彌陀殿,右方為御影堂。疑,怎這兩座主要拜殿名稱怎都跟西本願寺一樣,很奇怪吧。東本願寺也是淨土真宗教派,在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第十一代法主顯如去世後,淨土真宗發生嚴重的對立。顯如的長子教如得到的德川家康的支持,另外成立教派,脫離了由第十二代法王淮如(顯如三子,教如之弟)所主持的原本願寺教派。
但教如仍堅稱自己才是本願寺真正的繼承者,第十二代法王。因此便於本願寺的東側建立起新寺,後來的人為了區分兩者之間,因此會稱此為東本願寺

不過,德川家康會支持教如成立東本願寺,在於原本第十一代法王顯如與豐臣秀吉相當友好。而後德川家康握權後擔心真宗信徒忘不了豐臣秀吉,因此才支持當時隱居中的教如。至於教如當時為何隱居,這又要講到織田信長了。
在 1570 年,織田信長與本願寺發生石山合戰。過了十年後,十一代法王顯如接受織田信長議和,退出石山,但長子教如不願意表示要力抗到底,因此顯如對教如斷絕關係。而之後的關係就可拼湊出來了

現在看見的東本願寺都是在明治時期花了十六年重建而成的,原本的建物早在江戶時代就因四次大火燒光了。東本願寺的御影堂與東大寺並稱日本最大的木造建築。但對比起西本願寺,這裡竟然都不能拍照,因此我只有草草的在這看一下就離開。主要是外面施工的聲音有夠吵,加上沙塵揚起,看看陳媽媽的表情,直覺,此處不宜久留 …

離開東本願寺順著往南走就可到達京都車站。在京都車站休憩一番後,便往下午的行程前進,東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