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 旅遊 關西

京都八日 – 第七日 – 哲學之道、南禪寺

本篇簡介

哲學之道 順著「銀閣寺」入口原路則可接回到「哲學之道」。沿著此一路往南走則可到「 […]

dsc2582 1 陳米拉愛旅遊、愛拍照也愛碎碎唸 2025-10-28

哲學之道

順著「銀閣寺」入口原路則可接回到「哲學之道」。沿著此一路往南走則可到「南禪寺」。

_dsc2520

「哲學之道」最美的時候是在每年3月底櫻花盛開時,此處也是著名的賞櫻景點。這條路的名稱來源於京都大學哲學教授「西田幾多郎」每日在此冥想。1972年正式命名。

_dsc2556

「哲學之道」兩旁有許多知名或有特色的小店,若行程不會太倉促,頗值得在此慢慢閒晃的

_dsc2558 _dsc2559 _dsc2560

在哲學之道上我拍的照片並不多。一來此時非櫻花盛開與楓葉羞紅時,二來我從路程一半就莫名踩到狗屎,一路都在想辦法用掉腳底的狗屎,所以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這段有點慘的經驗。

_dsc2561

南禪寺

順著路走到「永觀堂禪林寺」外小路,除了一堆學生在外走著,最吸引人的就是圍牆外的小水溝清澈見底,還有著不少小螃蟹在其中竄動著

_dsc2563

_dsc2562

或許這邊偏向郊區,因此隨路都可見到一些小生物。妙的是並不會有人去抓他們,盡可能地保持生物的生活型態

_dsc2564 _dsc2565

「南禪寺」在所有日本禪寺中位置最高等級,被列為「京都五山」及「鐮倉五山」之上,其地位之崇高享有特別待遇,也是五山文學的中心。歷代住持更是由當時最傑出、在日本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禪僧擔任。除了地位崇高,這裡有許多精采景點,如出現於歌舞伎的「三門」等許多擁有歷史價值的伽藍(殿宇)之外,也有豪華的日式隔扇畫及優美的方丈庭園。

_dsc2582

_dsc2579

【三門】上下兩層的三門高22 公尺,於1628年由「藤堂高虎」為了祭祀在「大阪夏陣」喪失生命的將士門於1628年重建。在歌舞伎「樓門五三桐」中石川五右面衛門由此瞭望京城城市美景時,不禁的喊出「絕景阿,絕景啊!」的一段非常有名。三門前的石頭燈籠高6公尺,以日本第一大石燈聞名。南禪寺的三門也有「天下龍門」的別稱。上到三門二層參觀要 500円

_dsc2566 _dsc2567

【法堂】現今的法堂是 1909 年重建,在之前多次經歷火災後重建過,因此已非原先建物。前方香爐處仍有不少人到此祭拜,稱得上香火鼎盛。法堂內供奉三尊佛像,中為釋迦如來,右側為文殊菩薩,左側則為普賢菩薩。

_dsc2568

【水路閣】也為水道橋,建於日本明治時代,在當時是參考羅馬時代的水道橋,因此是利用紅磚砌造而成。當時的人利用水路閣將琵琶湖的湖水送往京都。水路閣上面設有步道可通往「平安神宮」外,是春天賞櫻、秋天賞楓的路線。

_dsc2569  _dsc2571 _dsc2572

【方丈】原先是「後陽成天皇」舊皇宮裏的「清涼殿」,於1611年遷移至此。「清涼殿」後方的「小方丈」則原本是桃山城的小書院。大小方丈124張桃山風格的豪華日式門畫皆是由「狩野探幽」等日本名畫家集團狩野派所畫,無論花鳥畫或是人物畫都是重要文化遺產,尤其是小方丈的「喝水的老虎」特別有名。

_dsc2574

「大方丈」南邊禪院式枯山水庭園裏的石頭以老虎一家過河的模樣排列,因此稱為「虎子渡河」。北邊有宗流的茶室「不識庵」,竹籬笆則被稱為「南禪寺籬笆」。由於進入要價 500円,加上寺廟這幾日看到很懶了,所以就跳過不進入了

_dsc2575

【本坊】。由於從「銀閣寺」走到此花了將近一小時都未坐下休息,再加上這幾日寺院類型看得太多,「南禪寺」也成為我們到訪後少數沒有進入參拜的地點。是說有些時候確實是外面看看就可以,除非你將半天的時間都提撥給該處

_dsc2576

【大玄關】只有特別的日子會開放

_dsc2577 _dsc2578

若沿著疏洪道則可以移路走到此處。

_dsc2584

哲學之道:若非賞櫻時節或雪季之時可以不用到訪,除非你真的沒地方可以逛

南禪寺:可惜排在旅程後頭,因此細細查看的體力都沒了,下次到訪應該會再列入景點之中

下一日:最終日 – 京都市立植物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