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八日 – 第三日 – 大覺寺
本篇簡介
一朝露羽沾,又聞厮鳴起。看似如薄暮,卻又滿堂照。無法不起身,只為相思地。 打從去 […]

一朝露羽沾,又聞厮鳴起。看似如薄暮,卻又滿堂照。無法不起身,只為相思地。
打從去年初訪嵐山,就到我們原未列入到訪地的大覺寺,直到今日仍叫人魂縈夢牽的,就只因為它的幽靜。
雖然同樣在嵐山之地,卻離嵐山仍有一小段距離,而這樣的距離隔絕了喧鬧的人群。
或許嵐山附近有著許多幽靜之處是我仍未到訪的,但重遊此處是我一直掛念著的。
就算到現在我仍是推薦可以到訪此處,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,走上這一遭。
交通
- 河原町丸太町 (59號)→ 山岳中町(59號)→ 轉車 → 山岳中町(11號)→ 嵯峨小學前(11號)→ 轉車 → 嵯峨小學前(61、62、64、71、72、74號)→ 大覺寺(61、62、64、71、72、74號)
- 河原町丸太町 (59號)→ 山岳中町(59號)→ 轉車 → 山岳中町(11號)→ 太秦開日町(11號)→ 轉車 → 太秦開日町(91號)→ 大覺寺(91號)
- 河原町丸太町 (93、202號)→西ノ京円町(93、202號)→ 轉車 → 西ノ京円町(91號)→ 大覺寺(91號)
- 河原町丸太町 (93號)→嵯峨小學前(93號)→ 轉車 → 嵯峨小學前(28、61、62、64、71、72、74號)→ 大覺寺(28、61、62、64、71、72、74號)
要到大覺寺的車輛看起來似乎頗多,但實際上 6x – 7x 號 是京都巴士、28、91 為市巴士,是兩間不同的業者,以每小時車輛數來說,市巴士較多,而京都巴士大多都是半小時一班車,若是偏遠地區的話還會到每 1 ~ 2 小時才會有一班車。規劃的時候也沒想太多,就打算選第四方案,看起來最簡單也不用繞太多路的方式,選擇在轉乘處可以搭到比較多車輛的選擇。事實上這種方式也是對的,因為大覺寺對於部分車輛已經是終點站,可想而知到達該處的車輛班次也不會太多。

早上九點的嵐山,街上的商家都未營業著,也看不到滿街騷動的遊客。若要等這熱鬧起來,約莫十點過後就開始熱絡了,但現在還不是我想逛這的時候。我們到野宮站下車等候轉車,其實在上一站就可下車,只是一個遲疑就多跑了一站,也罷,看看早晨的嵐山老街也頗不錯的

再次到訪大覺寺,此次的步調比起上次更慢了許多,因此就在寺外步道處,好好探訪一番

許多佛寺外的步道,都有著類似佛像、蓮花、法輪等裝置擺設在那,或許也是讓人得以在此靜心沉思吧

悠然思古,小橋流水,一如相思,涓流不絕。

再次見到大覺寺這入門後的絕景,一見頃心。比起上次少了丈幕下也同樣獵取美景的他人,這次在此,逗留許久才入內。

幸運的,遇上了大覺寺的名菊展。就在入口處的左方,對於園藝相當熱愛的陳媽媽,這可是相當吸引人的地方

枯枝綠葉,非我這俗人能解,就用圖片交給各位鑑賞吧



就只是個簡單的裝置,卻有著莫名吸引人的美麗,日本人對於庭院的內外除了有不少巧思外,也相當著墨在由內看外或由外看向內的樣貌,細細的 …

這次時間更為悠閒,因此對於大覺寺任何的一草一木更想記在腦海裡,雖然我對於許多植物完全不懂


這次除了參訪原本就該參拜的各殿外,另外買了名寶展的門票,以彌補上次到訪未參觀的遺憾。話說上次來的時候好像沒開放


陳媽媽的拍照利器,就是那隻 zenfone 手機了。問她怎不拿老姊的相機,或是拿喬安的微單,她說:怕弄壞 ….

再訪宸殿





勒使門。這類的門都有著唐風,例如西本願寺也有個唐門,與這很類似。這個勒使門上原本的色彩早已經剝落了,而我們也無法再近一點一窺樣貌,可惜。


日本庭園之美,在於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去,都有不同的美感。相當符合日本追求精緻且極致。

村雨的迴廊。利用垂直與直角的方式交錯而成。在這段迴廊刻意將地板壓低,天花板與屋頂間距縮小,為的就是避免有人從上方或下方用刀槍的方式襲擊。

到訪的這天恰巧遇到弘法大師四國八十八寺的活動。也就是說將八十八寺的佛請到這邊來祭拜。而牆上的每一掛圖都是不同的寺廟所代表的佛像。解說人員用流利的英文說給我聽,我也只能猜到,這次請來的只有 44 尊佛像。你可以購買祭拜用的符紙代表你的供品在每個佛像前祭拜。每張 10 円,我很阿莎力的拿出了500円買了一疊讓阿母祭拜。虔誠的佛教徒。

御影殿與安井堂之間轉角處一隅

安井堂的雲龍圖,這次到訪我特地記住一定要將去年的遺憾拍回,這下可滿足了。


安井堂的天花鏡板繪製了不少花鳥與法器等圖案,每一格都不同,我跟陳媽媽在這逗留了不少時間


轉角處看見一鐘兩詩,陳媽媽說,各地方的打鐘偈語都不同


五大堂。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這處是關著的,沒想到這次竟然有打開。但因內堂已經有人在祭拜著,且左方立了堂內禁止拍照的木牌,我也只能在門外拍攝了。五大堂祭祀的是五大明王,如果有看我去年遊記的人應該會有印象吧。


五大堂有一面便是面對著大澤池,每次走到這總忍不住在此停留許久。大澤池也是大覺寺舉辦法會重要地點之一,會用划船的方式到池中央進行法會。

這片空地,到了下午就是許多人天然的床板,在此休憩著

靈寶館。這次多買了靈寶館的門票進入參觀,同樣的只要在任何寺廟要額外再多花錢進入參訪的,都不能拍照。所以我也只能草草的跟你說,裡面有著五大明王的大型木雕像,是自古流傳下來的,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佛像、經文等文物了。

勒封心經殿。在大正十三年根據法隆寺的夢殿樣式所建造的。其內供奉藥師如來像與一些經文。這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,所以就遠觀囉。

落水鍊。這在日本許多寺廟型的建物中都可以看到。後方的靈明殿則在這次確實地給他走一遭。很奇妙的靈明殿的溫度就是比其他地方還來的低。要知道靈明殿是啥?就是放牌位的地方 ….

回程看到奇妙的東西,一大疊紙所堆疊而成,似乎還在籌備著甚麼,或許下次到訪就可以知道了

每次到訪大覺寺心情都會特別的沉澱,位於京都郊區之地,人煙少至,如此安靜之地更能讓人沉思。若能在日本停留更久,我願意花上一整天在此度過。

清滝
老實說這幾天的行程就這打臉我這日本交通達人的稱號(自稱),會到清滝完全是計畫之外。剛才才說大覺寺是許多車站的終點站,但並不是全部。對於京都巴士來說(6x、7x號)這裡只是個中途站,但壞就壞在他上下車的地方都一樣。本來與陳媽媽在大覺寺外的車站廣場等車,想著大約還有 15 分後我們要搭乘的車輛才會到,怎這時來了一輛車,而且還有人上車。
上車?看到有人上車陳媽媽馬上問到,這是我們要搭的嗎?也是啊,搭這號碼的也能到野野宮站,所以我們就急忙上車,沒想到才過兩三個彎,陳媽媽就問道:我們剛剛有經過這嗎?
心一驚、背一涼,窗外景色全非,開始都是山壁樹林,急忙跑去問司機,果不及然我們到達這路車的終點站,清滝。

回首來時路,經過那個隧道時心裡還真的是有種:待會不知道會出現啥景象的感覺

其實這地點對於許多日本人或是登山客來說都不陌生,因為附近山頂上有著相當出名的:愛宕神社。愛宕神社舊稱為阿多古神社,主要祭祀的是鎮火之神,在大寶年間建立的,天應元年由氣清麻呂與慶俊僧合力復興。在這流傳著若帶著三歲小孩來祭拜,則可保佑他一生不受火災,因此有許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到此參拜。

看地圖就覺得,要爬到愛宕神社應該要花不少時間。

不過,愛宕神社原本是在山腳下的,而山上的現址本來是白雲寺。沒錯,氣清麻呂與慶俊僧合力復興是白雲寺,但在明治年間所頒布的神佛分離令下,白雲寺被廢除,而將山腳下的愛宕神社移到現址。愛宕神社祭祀的火神為火產靈神與其母親 伊邪那美。據說火神不喜歡不乾淨的人,所以你要是爬山爬到一半會肚子痛或不舒服的話,就要考慮要不要再往上爬了 ….。而愛宕山所在地也以天狗聞名的,在山上的太郎坊也就是日本各地的天狗總帥,或許有一天也能抽空到此好好的走走。

嵐山老街
在清滝等了一小時的車,又搭了半小時才又回到野野宮站,下車地方也是我們轉車處,正巧朝思暮想的豆腐冰淇淋就在此處。

同樣點了我最愛的芝麻豆腐,老媽澤點了抹茶。再次吃還是好吃~讚啦

但真正聞名的卻是隔壁的這間,生意超好的,要不是我怕旅途中會拉肚子,我還真想再點這間的來吃。從這巷子一路走就能走到野宮神社了。

啊哈,今日的廣川鰻魚飯,公休日!是說我們也沒法吃,要在這等上一個小時才能吃到東西的話,陳媽媽會想殺了我

一路向著嵐山車站走去,想說就跟老媽一路逛到這來,這附近大概也就是以車站為中心點的嵐山老街可以逛了。這個車站並非觀光小火車的車站,若要到該車站則是在天龍寺的後面,別搞錯了。

話說回來,若不是我們想要好好利用巴士一日券的話,搭乘這的電車也可到達我們下個目的地:仁和寺

到了中午總該吃點什麼吧?在車站這附近看了看大概就是這看似魚板又似甜不辣的東西,就買來吃吃。點了章魚與野菜口味,沒想到陳媽媽的野菜口味完全 KO 我的章魚。


就這樣,我們在這稍作休息了一下,便往下個目的地出發了。